心情💢自由潛水free dive||第一次海訓破自己紀錄16.8米 只是上來時候BO了(BLACK OUT) (淺水黑視昏迷)

潛水日記

我跟很多人一樣,羨慕別人的海底世界,有漂亮的照片,在2018,8月份,我給了自己一些時間,想要學水肺潛水也想學自由潛水,只是比起水肺,我覺得自由潛水更困難,因為水肺在水底下背著氣瓶,就算面鏡掉了,水裏咬著一口氣,有什麼好趕的,根本沒什麼好怕的。比起靠著一口氣,你還要倒立的姿勢下比起頭上腳下,做耳壓要困難許多 了。但是,就是因為學過兩個專業的潛水活動,更能說自由潛水是要透過專業的訓練的,絕對不是自己閉氣就下水,深潛是海底觀光,自由潛水是水底下的運動,只有透過不斷的訓練,找對方法,這運動才是安全又好玩的。

📌按讚加入飛炫葡萄媽 FB

🔔訂閱 飛炫葡萄媽 youtube頻道

📸追蹤 飛炫葡萄媽Instagram

 ✍加入飛炫葡萄媽的 LINE聊天

透過訓練學習自由潛水

我在8月第一次學自由潛水.

透過學習,我知道,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都有一種潛水反射,即在水中心跳會自然減緩,體內的血液會透過血管的擴張與收縮重新分配,將富含氧氣的血液保留給更需要氧氣的器官(比如大腦)。另外肺腔還會適當充血,以抗衡外界水壓。所以當你透過訓練,你可以透過一口氣,在水下的時間變長了。

自由潛水與水肺潛水的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更需要體能,透過一口氣在水底下持續的活動,是非常需要體能的,所以需要持續的訓練才有辦法跟美人魚一樣遨遊在水底。

閉氣是可以練出來的,方法主要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 .我的第一次在泳池時,我已經很順利的憋氣超過2分半,甚至最好的成績是3分鐘。

當一切都很順利時,我開始卡平壓了,倒立下水,我無法讓壓力從我的耳朵中離開,開始感到不舒服。

我如果頭上腳下,平壓對我而言並不難,但是改變姿勢頭下腳上我就完全沒有辦法。

自由潛水都需要倒立下潛,透過訓練時教練說.這時候需要透過舌後根的力量,讓自己可以順利做出法蘭茲的平壓(frenzel),看了網路上所有的影片

隨時隨地都在練習,開車,搭飛機,煮菜,任何空檔有時間我都在練習,捏著鼻子時兩邊的鼻翼也是鼓鼓的,每次我都覺得,訓練夠了,就是這樣了!

到了水裡,還是覺得力量不夠,看其他人的影片說,不夠的時候就是需要延長排耳壓的時間。

就這樣,我試了很多次每次都做得不太對,每次花時間努力排耳壓的時間都讓我嘴巴的那一口氣,變得更少一點。

就算是這樣,我還是一直透過冥想,告訴自己我還有氣,當自己覺得還有氣時,身體會感到放鬆,瞬間又能憋氣多幾秒的感覺⋯⋯

因為住在澎湖的日子,要回台北上課或是練習,甚至海訓,對我而言是不容易的,時間,機票都是我的成本,但是對於自由潛水還是有那種熱情❤️

我很想要考到證照!就是想要的心情。

澎湖能練自由潛水的地方並不多,請鐵人爸陪著我到海底郵筒杭灣練習,水深差不多是5米的深度。

跟我要考試的PADI的初階相比,考試的門檻是10米還是遠遠不及的,但是練習的狀況就跟泳池的狀況相同,是順利的。

當我全部準備好,跟教練,約了時間,去東北角的潮境公園,準備我的海底訓練。

跟水肺潛水一樣,學科+泳訓+海訓=open water證照。

自由潛水上課分成三個部分,學科+泳訓+海洋,每個部分都有要學習的部分,是循序漸進的學習.不能隨便跳過省略.

🔽照片是我在南港運動中心,這裡做了三次的泳池訓練,才通過的。

🔽東北角 潮境公園

事發經過

前一天從澎湖搭飛機回台北,為了準備第二天的考試,原本約了早上八點在潮境公園,太早起床,也不知道現在有瑞濱公路,從台北到潮境公園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抵達,只是我安排的是第二梯次,我需要等到十點才可以下水,我只能等待!!

早上只有幾塊蘋果跟茶葉蛋,沒有餓,但是肚子有點空,教練說學自潛會變瘦,應該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在水底下吐了,所以少吃吧。

好不容易等到十點半準備要下水了!心情還是緊張的

🔽潮境公園準備下海之前

現在的東北角,水溫大約只有25度,但是浪非常的大!!一點都不平靜,教練也說過,這已經是北部最後一次的 海洋上課了。

從岸上游到浮球大概也約300米的距離,好在有長蛙,游泳的速度都變快了。

教練借了我BESTDIVE 全套的自由潛水的防寒衣,甚至因為怕水溫低也帶了頭套,還帶了自己新買的潛水面鏡。

在一切覺得都準備好的時候,浪一下一下的拍了過來,考試緊張的心情應該蓋過這一切。

我第一個考試下潛,因為耳壓的排不開,我覺得頭套,面鏡,一切的一切都好不舒服,面鏡也是頭套也是。

我做不出耳壓,我也緊張了,一緊張感覺更覺得沒氣,我告訴自己要放鬆一點。

接著再試過了兩次,怪天怪地,我也覺得新買的面鏡是不是影響我,我跟教練說一聲,我想游回去拿回我一剛開始在上課使用的面鏡。

來回六百米,我就這樣再浪費體力的做了這些事情,事後我忘記我應該要從我的鼻子吐氣,讓面鏡更容易平壓,我就不會那麼難受….

當下的浪拍打過來,當下的一切,都讓我一切做不了正確的判斷。

接著拿回來我的面鏡後,也脫掉頭套,我試著讓自己再冷靜一點,教練跟我說,我如果準備好我就可以下潛了。

三個全呼吸,我試著讓自己攀繩下潛,我手上戴著潛水錶,我回想起來,我當時緊張到完全沒看手上的手錶是到幾米了。

心裡想著我要摸到鉛塊,我要下潛,我一定要做到,我一直告訴自己忍耐,也忽略自己身體的提醒,(橫膈膜抽動就是必須回頭)

說真的,我也不確定我的橫膈膜到底有沒有抽動,我只是覺得一路平壓,每一步都讓我覺得快沒氣了。

我告訴自己我還可以還可以,就這樣我碰到鉛塊,轉身上來時,我已經BO( Black Out)淺水黑視昏迷

直到我有意識的時候,教練在我的臉旁邊拍著拍著,告訴我呼吸,叫我恢復呼吸.

也跟我說,你剛剛已經到達16.8米,說真的我下去沒有看著手錶,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潛了多少,只覺得我要摸到鉛塊這樣而已

上來的時候,旁邊的潛伴告訴我,我整個人是直直上來水面的,接著就躺在水面上!但是確定的是沒有BO很久,教練很快的拍了三下我就醒了過來

我在想是不是暈船藥讓我想睡覺了,大家也有點驚嚇的表情,你剛剛BO了

只是我的海訓呢???怎麼辦……

教練為了安全起見只有跟我說,你剛剛已經BO,妳今天就不適合再下水了,非常難過因為自己的BO,非常爛的結束這一次的海訓,我一樣沒有通過,非常難過

但也覺得好家在,有教練有潛伴在旁邊,雖然BO沒有造成更嚴重的狀況發生

BO可能造成的影響

淺水昏迷(Shallow Water Black Out) 是自由潛水的人都可能碰到的問題

在挑戰自己極限的下潛深度,因為壓力變化,身體會覺得血氧升高,而不會覺得自己缺氧,如果沒有留意身體變化,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及狀態讓自己折返,再上升的過程中,也同樣因為壓力驟減,讓血氧快速下降,越接近水面越淺的地方,壓力越小,而可能因為血氧快速降低而發生黑視昏迷的情形。

BO最可怕的情況是在水底昏迷溺水,伴隨的就是意外!!!

我是直直地往上衝,潛伴有說,我的嘴巴是閉起來的,我清醒時也沒有咳嗽的狀況,所以我認為我應該沒有喝到水

事後一個多小時,有從鼻孔流出20CC左右的海水,只能說我鼻子應該有浸水吧?

BO發生的主要原因

1.自主性的呼吸抑制 : 對呼吸慾望的忍耐,我為了要達到我想達到的目標,忽略了我的身體反應(橫膈膜抽動就是警告要上來水面了)
2. 快速的壓力變化 : 過度快速的上升,尤其是 0 – 10m,會因為壓力變化導致血氧分壓降低 ,因為沒氣我又快速往水面衝
3.閉氣潛水末段過度加速,導致身體瞬間大量耗氧。

我這次為什麼會BO

1.我覺得這次因為考試前一天晚上從澎湖回來,因為太緊張早上很早起,睡眠不夠好也是原因之一.

2.我覺得太想要達到目標,排耳壓又浪費過多的空氣,我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反應.

3.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我這次忽略的自己的身體警告,橫膈膜抽動就是應該要折返水面 ,情緒緊張也讓我表現不好,身體已經高度耗氧,如果用不放鬆的情緒,更讓表現大打折扣,而高度耗氧,自由潛水只要不放鬆就是大忌阿

永遠不要一個人潛水   Never dive alone

這次的事情更讓我相信,如果你有潛伴陪著你一起潛水,你也會是安全的!!

不管是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,還是記得,一定要一個懂得潛水,懂得救援的可靠潛伴,我在澎湖有日日潛水的潛水教練夥伴們

也有一個一個鐵人海巡老公陪我練習自由潛水,這一次BO後就要更小心,避免這次的深度跟閉氣的時間.

在台北訓練時,也有潛水貨倉的潛伴們!一起進行這些活動,更讓我覺得整個自由潛水還是非常安全的.

也非常感謝這次BO有教練在旁邊,馬上把我拍醒,很快地沒有做夢太久就恢復意識了.

有可靠可以信任的夥伴,進行自由潛水才會安全.

醫院急診觀察 , 最怕乾溺水

發生意外時,我也覺得我的身體可能還好,當下還是只有難過海訓沒有通過的事情.

但是教練希望我可以去急診檢查,我的肺部有沒有進水,畢竟海訓可以找時間再考,生命跟身體還是更重要的!!

水可分為「乾性」及「濕性」兩大類,通常溺水有可能是嗆水之後,水跑進肺部的濕性溺水,

教練更擔心是吸入水嗆傷,嗆水也會導致影響肺部換氣功能,導致嚴重缺氧,通常是事發後好幾個小時後才出現,稱為「自發性呼吸窘迫症候群」,也有人說是「自發性溺水」,且海水比淡水更易發生。

發生BO淺水黑視昏迷的時候,就是找最近的醫院,直接掛急診科.

跟他說明我有水下昏迷,我擔心有肺部進水,通常急診醫生會先開肺部X光片,先檢查有沒有肺部積水的問題

還會再急診待個八個小時,給予少量的氧氣,確保一切沒有事情發生,八個小時後,我有輕微的咳嗽,會開抗生素再做治療

三天後再回去醫院掛胸腔科,再做一次X光片照片,這一次也沒問題,才能確定,這次的BO沒有影響到身體.

最後還是要跟大家說明如何避免BO

BO最大的原因就是身體的血氧濃度不足以維持自身意識導致昏迷。所以如何利用呼吸反射,以及身體的各種徵兆,準確的判斷身體的狀況,以及如何有效率的使用氧氣,儲存氧氣,節省氧氣消耗,維持體內 CO2 濃度,是避免 BO 的關鍵。

1. 平常在家訓練時,要觀察並記錄自己的心跳,心跳過快可能是超呼吸的徵兆,或是休息不足。
2. 試著躺在沙發上體驗自己,呼吸反射出現的時間(橫膈膜抽動),可以得知身體準備的狀況,以及大約剩下多少安全閉氣時間。
3. 觀察自己的指尖是否麻麻的、視力是否受到影響(避免黑視)、自主意識控制程度,身體肢體控制力,就可以大約知道目前身體的狀態與極限。
4. 每一次的下潛,都必須讓在之前有充分的休息跟儲存氧氣
5. 上浮過程中,盡力降低耗氧,例如閉上眼睛或是看著前方,避免進行大動作,例如快速踢動蛙鞋或是划手。
6. 在上浮過程中絕對不要嘴巴吐氣,避免胸腔的壓力降低,造成更大壓力變化,避免喪失正浮力。
7. 避免使用超呼吸(下水前只有三次全呼吸),將呼吸反射做為觀察身體狀況指標之一
8. 在沒有潛伴,沒有適當的準備下,切勿挑戰自己的極限。
9. 潛水前一小時,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,例如咖啡或茶類或酒精。
10. 潛水前要足夠飲水,前一晚避免吃太鹹或是燒烤類,以避免血液變得過度濃稠容易缺氧
11. 上浮後換氣中間必須要停頓,不可過度快速換氣。
12. 下潛平壓過程如果不順利,需立刻上浮,避免身體受傷,以及逆阻塞。
13. 切勿一次進行超過自己極限,不熟悉的深度,每次增加深度不要超過 5米。尤其是特別要注意超過25米的深 度
14. 在10米 以下深度,不可閉氣至平常水面靜態閉氣極限(平常的極限時間),以避免因深度變化造成血氧壓力降低而 BO。
15. 遵守潛伴制度,千萬不可以一個人獨潛

自由潛水我怕了嗎?

可能就是意識不清楚的情況下發生這些事情,但是覺得好家在有教練跟潛伴在旁邊,感覺好像問題不大.

急診過後,也覺得沒有大礙,我覺得我還是會持續的練習訓練,在試試看下一次的海訓.

至於怕不怕,到是覺得這個活動是危險的,更需要有專業的知識跟潛伴的陪伴.

自由潛水我還沒有怕,我還是會繼續練習吧!!ˋ直到看到海底的美.

海裡還是很美的,這次發生這樣的事情,只是讓我更認真的檢視自己的身體

每一次的訓練都要更小心,不是挑戰自己的極限,而是做更多的訓練學習這一切

自由潛水   潛水貨倉 教練 COCO

水肺潛水  日日潛水  教練DORA

 

潛水日記

心情💢自由潛水free dive||第一次海訓破自己紀錄16.8米 只是上來時候BO了(BLACK OUT) (淺水黑視昏迷)

澎湖潛點推薦 ⚓自由潛水free dive|| 島澳七七 船潛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西吉嶼藍洞 東吉嶼燈塔 薰衣草森林 花環公園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